|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哈佛講師沙哈爾 談反脆弱東方哲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沈煜

談到如何應對苦難,除了“幸福科學”的技巧外,他還提出兩種力量之源——自然和社群,並分別援引道家和儒家經典來論證這兩個因素的重要性。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文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徐琳玲 發自上海

2002年,年輕、拘謹的心理學博士泰勒·本-沙哈爾站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首次開講“積極心理學“。當時,僅有8名學生選修了該課,中途又有兩人退出。在空蕩蕩的教室裡,他每周一次和學生們探討一個人生終極之問——如何讓自己和別人變得更幸福。

到第二學年,選修的人數激增至380人。該學年第二學期,有855名哈佛學子選修了這門課。不到一年,沙哈爾的積極心理學成為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他的另一門課“領導心理學”也是該校熱門課之一。這位剛站上講台不久的青年學者因此成為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導師之一。2006年起,他講授的“積極心理學“(又被稱為幸福課)被制作成哈佛公開課,在全球范圍內被無數人收看、下載、分享。沙哈爾和主講“公正”課的同事邁克尓·桑德尔覊臐抽W擻惺瀾韁鵲難д摺

現年53歲的沙哈爾在以色列出生、長大。他的祖輩是生活在歐洲的猶太商人,在上個世紀的猶太復國運動中,他們攜家帶口回到上帝恩賜的“應許之地”。在沙哈爾的童年記憶中,身為生意人的祖父每天都會花幾小時鑽研《希伯來聖經》和《塔木德》。

除了正統猶太文化的熏陶,他的童年也籠罩在巴以沖突的流血暴力和恐怖事件陰雲下。“每天早上醒來,我們都會擔心去學校乘坐的巴士上會有炸彈;去餐廳吃飯,會擔心餐廳被炸。”他平靜地回憶。對於戰爭的第一記憶,來自他不滿3歲時窗外拉響的警報聲。

兒時記憶和父祖輩們的堅韌,給沙哈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在美國求學並獲得學術成功後,他辭去了哈佛教職,回到家鄉以色列,創辦“幸福研究學院”以推廣積極心理學。

哈佛讀書時,他曾跟隨著名華裔學者杜維明學習中國哲學。儒家人文主義和道家思想讓他既覺得親切,又有被智慧“點亮“之感。在推廣、發展積極心理學的過程中,他也從《道德經》 《論語》《大學》這些中國傳統經典中汲取理論和實踐智慧。

新冠疫情暴發前,沙哈爾平均每年兩次來中國講課,他所創辦的“幸福研究學院”在中國有四百多名學員。

時隔四年,他於2023年9月底再次拜訪中國。在上海一家充滿1990年代奇異風情元素的酒店內,就創傷、反脆弱、儒道之學,以及如何戰勝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並獲得成長等話題,他接受了我——一個對“幸福科學”和工具方法論持部分懷疑立場的中國記者——的采訪。


01 沒有人是孤島

——如何應對創傷和無助

南方人物周刊:與四年前比,這次和你的學員、合作者以及學界同行見面交流,你是否覺察到中國人的精神、心理面貌有一些變化?

沙哈爾:我感受到了一些。但是,我在中國所經歷觀察到的,並非中國獨有的。過去三年對人們充滿挑戰,他們變得比過去更焦慮、更悲傷、更憂心忡忡。我們所面對的挑戰,不只是如何克服焦慮、悲傷或者擔憂,也是如何在經歷這一切後有可能變得更強韌。

這正是幸福科學在今天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向我們提供了工具、技巧和建議,幫助我們在經歷艱難困苦後有可能變得更強韌。

南方人物周刊:這四年中,你有留意過來自中國的社會心理調查報告,或者和中國的心理學界同行有相關問題的交流嗎?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